11月22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文学自由谈》执行主编、一级作家、天津市写作协会副会长黄桂元做客第70期研究生学术周末,为广大研究生解读当代文学批评现状的思考与困局。天津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王爱英、天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闫立飞、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刘卫东、天津市作家协会一级作家郁子,作家张建云等天津市10多名作家、学者出席活动,与在场近百位同学共同分享了有关当代文学批评的心得体会。
再回南开,细数文学批评六十年
作为一名曾在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共计260万字的著名学者和作家,黄桂元在讲座开始之前,便自谦道:“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再回母校做讲座报告,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
黄桂元首先回顾了过去近60多年来的文学批评状况。他谈到,从新时期开始的当代文学阶段,又出现了各种新的文学批评问题,例如现当代文学之争,以及文学作家与批评家之争等等。“中国当代文学是‘二锅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黄桂元引用了诗人顾彬的话这样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当代文学在过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歧视。“中国人生活的40年相当于外国人生活的400年”,此外,他还引用了余华的话来说明新时期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及其经历的丰富性。
创作与评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随后,黄桂元指出,文学批评家不仅需具有独立特质,挖掘、表达“我思”,摒弃平庸、伦理、美学的平淡乏味,也需要质疑精神,与作家形成一定程度的紧张关系,鞭策文学的革新进步,“文学批评与创作正如鸟的两翼一般均很必要,也明白了文学批评不应是批评家哗众取宠的工具,其担待着推动文学创造发展的重大作用。”此外,他还勉励广大爱好文学的研究生在做文学评论时,具有直言的品德,针对文学作品的点评,而无需考虑作者本身。
黄桂元亲切的姿态,谦虚的表述以及幽默风趣的话语掀起全场阵阵高潮。在互动交流环节中,黄桂元以及到场的十多位作家耐心倾听研究生学子的文学困惑和感受,为研究生听众解疑答惑。再掀全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黄桂元、张建云还给我校研究生自采、自编、自写的刊物,《中国研究生》天津通联站的重要依托媒体《南开研究生》杂志写下寄语,勉励青年研究生在自办刊物、自主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